十多年前,寫了一個丁方二吋的印稿,轉移到石章上準備刻出來,動刀前因爲有事要辦而放下,不知是放得太好還是自己腦筋退化,後來想再拿出來刻時却屢找不獲,最近在家找東西時,赫然發現它藏在一個盒子裏,真是喜出望外,但是未嘗刻過十幾個字在一起的大印,如今每年祇刻一兩個章,眼睛和手藝已不如前,加上有兩個「無」字覺得應該互調位置,但是祇能依字型的筆劃來刻,很懷疑能否勝任,不過再想想,若然現在再不做以後更不會刻,也就拿起刻刀來,刻好後雖然不很滿意,但總算完成了一個願望。
印章的十五個字是:「夫物,量無窮,時無止,分無常,終始無故」,出自莊子的秋水篇,以白話文來說,世上的事物,分量無窮無盡,時間沒有終點,得失沒有常規,事物開始和結束並不固定。寓意是事物變化不定,若祇從一個片面來看,往往會有錯失,所以要從多方面去衡量。
莊子的秋水篇,是中學時國文的一篇課文,當時吸引我的是那段有句「子非魚安知魚之樂」的莊子與惠施的對話,還是毛頭小子,不知天高地厚的我,讀過也就不求甚解便算,那裏懂得這十五個字的意義。再次接觸秋水篇已是大學第一年了,當時認識了幾個迷上存在主義的朋友,也就看了一些這方面的書本,開始時頗有興趣,但是越看越鬱悶, 越是覺得人生灰暗無望,總不能讓自己陷入這個死胡同,於是抽身而退,轉向中國的哲學,看莊子的學説,對於他的思想和達觀,十分佩服,更融入我的人生觀內。
那年再看秋水篇,開始細讀河伯與北海的對話,了解這十五個字的含義,雖然加深了解事情不應單從一個角度來看的印象,還未能充分領略,直到出來社會做事,從人與人的交流,事與事的興替,現實與理想的衝擊,隨着人生經驗的累積,更能體會莊子此言非虛。即使到了千帆過盡,與世無爭的今天,此説對我仍歷久常新,書房掛有一幅老友寫的書法,見着它,同時勉勵自己學習更為豁達、更懂放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