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節吃月餅,是中國民間的傳統。關於月餅的由來,有好幾個傳說,我幼年第一次聽的故事,先入為主,就是在元朝末年,政治腐敗,民生疾苦,朱元璋聯合群雄反抗,為了避過嚴密的監控,用寫上「八月十五殺韃子」的字條,藏於餅內,相約大家在這天起義推翻政府,到他平定天下建立明朝,在八月十五日製造月餅賞賜群臣,中秋吃月餅的習俗,從此相傳至今。
兒時的社會,物資遠不及如今的豐富,中秋有月餅可食,是一個很大的享受,很多家庭都有供月餅會的習慣,每月供銀數元,到了農曆八月便可以領取十盒八盒月餅。母親去取餅時,我們幾個孩子多數會跟着她去趁熱鬧,每份月餅都附有兩個「豬籠」餅,是一塊肖豬、獅子、或金魚的餅,裝在塑膠或竹織的「豬籠」裏,餅身插些紙花,無餡亦乏味,真是「好睇唔好食」,但是當母親分給我們後,我們都好好收起來慢慢吃。
對我來說,每年的中秋,吃過月餅才算過了節。中國好些地區都有其特色的月餅,較熟悉的計有廣東、蘇州、和雲南式的,有甜有鹹,而隨着豐裕的物資供應,餡料更為五花八門,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廣式的傳統甜味月餅,因為我愛吃果仁,金華火腿月是我的首選,甘鹹的火腿,與香甜的果仁餡是上佳的配合,既中和甜味又提升口感,真是百吃不厭。
我通常都是在市面上買月餅來吃的習慣,去年因為新冠疫情有所改變,居家抗疫時間多,從網上找到做月餅的方法,實行自己動手試試,選擇不做傳統的餅皮而取酥皮,做了十二個火腿五仁酥,效果相當滿意,最好是做餡時減少了糖份,吃起來更合我意。女兒再送來迷你月餅,更是錦上添花。
今年的疫情本有改善,但近來再因為變種的病毒再行復熾,過節最好都是留在家裏。前幾天,外甥孫女送了一些自製的小月餅給我,有板有眼亦很好吃。
|
小月餅 |
我亦想再做些酥餅,去買材料時見到今年多了現成的餡料,其中有黑芝麻蓉,當場憶起十多年前和女兒到杭州靈隱寺一遊,適逢大雨到小亭避避,却在亭中購得蘇式麻蓉月餅,黑芝麻蓉的酥香,一吃難忘,於是便買包麻蓉來試試。過去的週末做了三款酥餅,分別是火腿果仁、栗蓉皮蛋、和麻蓉合桃,前兩款以前做過,此次是「好食番尋味」,而麻蓉酥餅,大概現成餡加入的粉較多,雖可口但不夠靈隱寺的香酥,加入鬆脆的合桃倒能彌補這不足之處,是很不錯的選擇。三款一共十五個,當可大快朵頤。「三潭印月」是杭州名景,十五可比八月十五,就在此天馬行空一下,將這盆酥鉼名為「三潭印月賀中秋」啦! |
右上:麻蓉合桃酥 右下:栗蓉皮蛋酥 左上:火腿果仁酥 左下:三款酥出爐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