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3月25日 星期五

大地震

不到一個月,新西蘭基督城、中國雲南盈江縣、日本本州宮城縣先後發生 6.35.8、及8.9 級的大地震,傷亡慘重。三者之中,以三月十一日下午在宮城縣的為最甚。地震引發海嘯,淹沒好些東北沿岸的村莊和市鎮,造成極大的災禍,到今天已逾萬人喪生,尚有萬多人失踪。位於福島的核電廠六個發電機組,有四個發生爆炸,造成幅射泄漏和擴散之嚴重危機,現在仍在搶救中,導致人心惶惶,终日不安。

因為資訊發達,雖有時差關係,在美國三月十日晚上已看到日本地震的新聞報導,見到海浪席捲沿岸地帶,所向披靡,汽車房屋道路,都像摧枯拉朽,速度之快,規模之廣,看得心驚肉跳,以為祇在電影災難片發生的情景,竟然活現眼前。連日來的報章和電視陸續報導災情和救災的進展,滿目瘡痍,慘不忍睹。

有一晚電視播出松島劫後情形,到處垣牆敗瓦,一如廢墟,見到放在小學禮堂的八十多具學生屍體,不免感極而悲。多年前曾到此一遊,還記得那裏的青松古剎和海濱群島,今非昔比,不勝唏噓。

目睹那麽多人承受家散人亡的苦痛,誰能沒有測隱之心!誠心祝福救災工作進展理想,災民能夠盡快重建家園,收拾心情,再過正常生活。核電廠早日能得控制,幅射外泄問題解決,不致釀成更大禍患。

世紀大災難,很快便得到了國際的關注,連日來多國紛紛慰問捐助,及派出救援隊和核電專家去日本幫助救災,實屬義不容辭之舉,關愛原是絕無疆界的。在日本國內,災禍更有助於團結國民共渡患難,除了少數的怨憤聲音和趁火打劫事件,全國人民都以堅忍的精神去面對苦難,互助合作,他們臨危不亂,並不爭先恐後,地震時在街上避難都在兩旁讓出中間通道,購買食物時有秩序排隊輪候,一般商店都不趁亂加價,國民教育之佳,是各國學習的榜樣。

反觀中國和香港的市民,却在搶購食用品出盡洋相,尤以瘋狂搶購食鹽來抵抗幅射成為國際笑柄。我認為他們搶鹽是屬於羊群反應,出發點都是為了保護自己和家人,他們其實從中受害,雖無知但情有可原。要責備的是不負責任傳播錯誤訊息的人,與及乘人之危來坐地起價的商人。

這次災難普遍喚起各國對天災和特別是核電的關注。比較先進的國家,紛紛加强教導市民對天災之準備和緊急應變。核電方面,更著重檢查現有的核電廠和檢討將來建廠的需要,德國更立刻關閉七間核電廠三個月檢查其安全設施,並加快研究發展其他能源來代替核能電的長遠計劃,反應是目前最積極的國家。

天災可以隨時隨地發生,一剎那便可摧毀一生甚至世代的產業,往往令人措手不及,任憑怎樣先進預測,最多亦祇能盡量減少傷亡和接受現實。個人在大自然中的力量,更感渺小和無助,但這並不代表我們要悲觀、放棄、及祇顧有酒今朝醉的生活。人祇能活一次,我們更要居安思危,熱愛生命,珍惜、關心、和善待親友,留意身體健康,保持樂觀的態度,就能心安理得,不枉此生。

2011年3月9日 星期三

寫完對白居易「燕詩」的感想後,根據朋友的電郵,在網上聽了一個有關孝道的講座。講者開始便引用 Bill Gates 所說的「世上最不能等的是孝敬父母」這句話,叫大家反思,然後鼓勵大家去孝敬雙親。

最令我產生共鳴的,是兩姐弟去打掃父親的房間時,找到老父一封想投稿的信件。這篇名為「當我們老的時候」的文稿,寫下老人對子女的請求。道出父母都老了,不再是原來的樣子,說話有時會嘮叨,前言不對後語,忘了主題,希望他們理解,多給些時間讓父母想想再說。父母說什麼都不重要,祇要兒女在旁聽便心滿意足。吃飯時漏咀弄污衣服,失禁時便溺沾衣,請勿責怪,祇要想起父母在他們年幼時如何餵他們吃東西,和替他們擦屎擦尿的情景。記得當初父母帶領走上人生之路,如今也請他們陪伴走完最後旅程,多給一點愛心和支持。孝敬不一定是物質和金錢,飯後端杯茶,晴天裏陪父母出外走走,與鄰居談談心,結婚生子後帶子女回來看看,便已開心感激。

我覺得這頓語言,真摯精誠,道出不少年老父母的心聲。簡單說來,父母就是請求子女使他們能夠過一個滿意的晚年。這是老人發於心裏的自然反應,子女應該不難辦到。而這頓話也令我想起孔子的論語有關孝道的言語。

父母愛子女之心,無微不至。記得中學讀國文論語論孝篇,第一則便是「孟武伯問孝。子曰:父母唯其疾之憂。」每位父母都能深深體驗這句話,子女生病時都不厭其煩地盡心照顧,如果能夠的話,都寧願替子女去病。我相信很多父母生病時,都沒有期望子女依樣的回哺,但却聽過不少兒女長大後置父母於不顧的事,更遑論生病時的探望了。

講者也題起論語另一則的「子游問孝。子曰:今之孝者,是謂能養,至於犬馬,皆能有養,不敬,何以別乎!」兩千多年前的學說,已經表達祇是供養父母稱不上盡孝。孝是包含尊敬的,尊敬就是接受父母的生活習慣,理解他們的現況,和尊重他們的意見。父母的意思和請求,有時也許難於應付或者和自己看法大有不同,但若能想想上述老父所寫的,就會較易放開心懷,了解和尊敬他們。

現在的社會比以前複雜,生活節奏緊張得多,父母都應該明白,子女求學、就業、居住的地方,都可能遠離他們,不可以常來探望,甚至有事都不能立刻趕回來。但是親情是無價的,子女都應該在能力所及下,真心孝敬父母,使他們開心過日子,不要等到他們離去才後悔莫及。現代資訊發達,就算身在外地,利用電話電郵與父母通話問安,實在易如反掌,不做絕對是說不過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