蛋散是廣東一種傳統小吃,在新年是甚受歡迎的賀年食品。關於它的由來,傳說在一個歲晩,家家戶戶都準備好餡料來包油角之際,一家窮人沒有錢買餡料,户主苦思之後,想出把麵團壓薄成小長方塊來油炸,人們到訪拜年時拿出來奉客,客人嚐過這些酥脆的小方塊,覺得好吃極了,問這東西叫做什麼,戶主見麵團配料有雞蛋,入口一咬即散,就稱之為蛋散。
自孩提時代,我家已有每年歲晚炸賀年油器,父親在家族中輩份最高,宗親們在新年多來拜年,父親都送些油器糕點給每家人,故此每年都用上一整天來做油器,大人忙著開粉做餡料包煎堆油角,我們幾隻小鬼,不時走到枱邊,嚷著要幫忙,其實是乘機偷吃餡料,父母親明知我們饞咀,都會準備多些,母親每人都給一小麵塊,任由我們做什麼,油炸後給回我們,往往是掐成鬼五馬六、巧立名目的怪東西,過程充滿歡笑,確是開心。
有一年,大抵我們吃得太多,餡料用完後還剩個麵團,父親想了一想,便把雞蛋和糖加入麵團,搓勻再壓薄,用剪刀栽成小塊,母親則把兩塊疊起,中間穿洞拉出而成蛋散,晚上炸好一吃,香酥鬆脆,吃到停不了口,頻頻要求父親每年都要做,此後年年都有蛋散賀年,且多數是甜味的。不過自雙親仙遊後,已没有在歲末炸蛋散了。
今年歲晚,想起這段往事,就去做些鹹味蛋散來賀年吧。預備好材料後,開粉、放進雞蛋南乳芝麻、做麵團、壓薄片等,都很容易,炸好嚐嚐,蛋散味道算是不錯,若然皮壓薄一些,南乳加濃一點,更能提升口感 ,下次必定依此改進。最開心的還是做蛋散的時候,一面回味兒時的歡樂,很是愜意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